自互聯網誕生以來,其對社會架構、人性、道德、規(guī)則等帶來的沖擊和顛覆是前所未有的。這其中,既有好的,也有壞的。而且好壞也是在轉換之中——經過時間的沉淀,當初不被理解的新鮮事物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當初看似風靡一時的卻最終被淘汰。新事物的出現之后表現地如此具有沖擊力,也讓不同年齡、不同認知的人群產生不同想法。
就在近日,北京朝陽區(qū)的一個婚禮現場,伴娘在脖子上掛支付寶的收錢碼收禮金,卻慘遭新娘婆婆的“白眼相待”。這一事件迅速走紅網絡,二維碼收禮金是否合適引發(fā)爭議。年輕人認為挺好玩,很新潮,中老年人卻普遍覺得有太大不妥,認為是對賓客的不尊重,而且很勢利。新潮和傳統人情的碰撞,由此引發(fā)出道德上的困惑。
二維碼收禮金!果然婚禮是個奇葩誕生之地
在互聯網各種段子的橫掃之下,婚禮絕對是一個奇葩人和事的誕生之地。新娘被搶婚,和青梅竹馬跑了;伴娘被“欺負”,鬧上派出所;新娘要錢不肯下花車,新朗惱怒離去讓新娘傻眼;新朗慘被好基友調戲,綁在電線桿上……如果說這些發(fā)生在婚禮上的事兒,還屬于正常的傳統風俗、情感范圍,那二維碼收禮金算是奇葩的新潮之事了。
在這個婚禮現場,伴娘胸前掛著支付寶收錢碼在賓客簽到處收禮金。據悉,這是為了方便來不及準備或者忘帶紅包的賓客交禮金。也就是說,二維碼收禮金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直接要錢,而是為了方便。當然,很多網友也對此表示支持。很多網友表示,“參加了這么多場婚禮,第一次遇到在現場用二維碼收紅包的,伴娘要不要這么敬業(yè)?”
不過對于老一輩人來說,可能就對二維碼收禮金沒那么容易接受了。據了解,新娘婆婆和長輩們很不高興,覺得不像樣,連臉色都不好看了。最終,二維碼被摘下。針對這一事件,一向“機智”的支付寶選擇了兩不相幫——在轉發(fā)事件之后,支付寶表示,“我正在吃瓜”。
新潮VS傳統人情 二維碼不是“原罪”
二維碼收禮金的確是一個新鮮事物,但在其曝光之后,卻被年輕人普遍接受,畢竟既方便,又新潮。而且他們在生活中已經習慣使用支付寶、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應用,去購買商品、服務,也將紅包衍化成一種娛樂方式。二維碼收禮金對年輕人來說,無非就是刷一下的事,不會聯系到更多的人情世故層面。
但對于中老年人來說,直接讓賓客掃碼送禮金,顯得太過勢利、功利。沒有了紅包那層包裝紙,傳統、人情等似乎都沒有了。在他們看來,二維碼收禮金,就是將社會溫情給赤裸裸的拋棄,堂而皇之地將利字拿出來。這樣粗暴的方式,讓中老年人難以接受。
其實,二維碼收禮金遭遇到新潮與傳統人情碰撞下的道德困惑,歸根到底并不在于二維碼這種形式,它并不是原罪。換成其他方式,如蘋果手表支付、直接微信轉賬、XX電商平臺現金卡等,依然會被質疑。有些傳統,在中老年人眼中是不可替代的。
循序漸進?大潮之下處處是變革
事實上,互聯網帶來的各種工具、應用、理念等已經讓傳統人情、道德等有了多出碰撞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早結婚,但家人總是會心急火燎的催促;有些年輕人想當丁克一族不要孩子,卻被家人視為不孝……但在大潮之下,處處都在變革,很多看起來奇葩的事兒越來越流行,傳統人情、道德的束縛力越來越弱。
單就二維碼來看,乞丐用二維碼掏錢、寺廟用二維碼收香火錢、掃描二維碼在網上祭祀并掃墓……看起來很奇葩,但卻已經成為存在的事實。也不用想著去尋找年輕人和中老年人之間觀念的平衡點,更不需要所謂的循序漸進去變革,時間會讓一切言論平息。當然,如果太過分的話,年輕人自己就會去批判了——不受到年輕人青睞的新鮮事兒、奇葩事兒自然會消失無蹤。(科技新發(fā)現 康斯坦丁/文)
本文如需轉載,請聯系微信:khxx-wk
科技新發(fā)現官方微信公眾號:kejxfx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(fā)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
海報生成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