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特爾曾是計算機時代的寵兒,但卻在AI時代舉步維艱。然而,如果不是因為一系列誤判,這家美國芯片巨頭不會這么命運多舛。
據(jù)四位知情人士透露,大約七年前,英特爾原本有機會入股OpenAI。當時,OpenAI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非營利研究機構,從事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領域:生成式AI。
在2017年和2018年的幾個月時間里,兩家公司的高管討論了多個合作選項,包括英特爾以 10億美元現(xiàn)金收購15%的OpenAI股份。兩位知情人士稱,他們還討論了如果英特爾以成本價為OpenAI制造硬件,英特爾可額外獲得15%的OpenAI股份。
最終,英特爾決定不推進這筆交易,部分原因是時任CEO鮑勃·斯旺(Bob Swan)認為生成式AI模型不會在短期內進入市場,英特爾無法收回投資。
兩位知情人士稱,OpenAI當時倒是對英特爾的投資很感興趣,因為這能夠讓他們減少對英偉達芯片的依賴,讓其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。這筆交易失敗的另一個原因,是英特爾的數(shù)據(jù)中心部門不想以成本價為OpenAI生產產品。
英特爾拒絕投資OpenAI的消息此前未被公開報道過。結果,OpenAI在2022年推出了開創(chuàng)性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,現(xiàn)在的估值約為800億美元。
截至發(fā)稿,英特爾發(fā)言人沒有回答有關這筆潛在交易的問題。斯旺沒有回應置評請求。OpenAI不予置評。
衰落的巨頭
根據(jù)路透社對包括英特爾前高管、行業(yè)專家在內的九位知情人士的采訪,這只是英特爾一系列戰(zhàn)略失誤之一。這些戰(zhàn)略失誤導致曾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引領計算機芯片的英特爾,在AI時代栽了跟頭。
近期,英特爾發(fā)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令人失望,導致其股價下跌逾四分之一,遭遇自1974年以來的最糟糕交易日。
三十年來,英特爾的市值首次跌破1000億美元。很長時間以來,其營銷口號“Intel Inside”一直是代表著品質的黃金標準,但是這家昔日的市場巨頭現(xiàn)在仍無法將一款重磅AI芯片產品推向市場。
與市值高達2.6萬億美元的對手英偉達相比,英特爾已被遠遠甩在身后。英偉達的業(yè)務已經從GPU轉向了構建、訓練和運行大型生成式AI模型(如OpenAI的GPT4和Meta的Llama)所需的AI芯片。同時,英特爾也落后于市值達到2180億美元的AMD。
當被問及AI方面的進展時,英特爾發(fā)言人提到了CEO帕特·基辛格(Pat Gelsinger)最近的評論�;粮穹Q,該公司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第三代Gaudi AI芯片,性能將優(yōu)于競爭對手。
基辛格表示,該公司的第二代和第三代Gaudi芯片擁有“20多個”客戶,下一代Falcon Shores AI芯片將于2025年底推出。
英特爾發(fā)言人稱:“我們正接近以歷史性的速度完成設計和工藝技術的創(chuàng)新,我們正在建立的產品線讓我們受到鼓舞,目標是在未來的AI市場占據(jù)更大份額。”
迷信CPU
英特爾錯過了投資OpenAI,卻成全了微軟公司。微軟從2019年開始投資OpenAI,憑借 2022年ChatGPT的發(fā)布和全球各大公司部署AI的狂熱,讓自己走到了AI時代的前沿。
盡管事后看來,對OpenAI對潛在交易是英特爾錯失的一個機會,但據(jù)接受采訪的英特爾前高管和行業(yè)專家稱,十多年來,該公司在AI霸權之爭中逐漸落敗。
“英特爾在AI領域的失敗,是因為他們沒有向客戶提出一個連貫的產品戰(zhàn)略。”半導體研究集團SemiAnalysis的創(chuàng)始人迪倫·帕特爾(Dylan Patel)表示。
據(jù)四名直接了解英特爾計劃的前高管稱,20多年來,英特爾一直認為,中央處理器(CPU)可以更為有效地應對構建和運行AI模型所需的處理任務,就像它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中的應用一樣。
一位知情人士稱,英特爾的工程師認為,其競爭對手英偉達和AMD使用的GPU視頻游戲芯片架構相對“丑陋”。
然而,到2000年代中期時,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在應對構建和訓練大型AI模型所需的密集型數(shù)據(jù)處理方面,游戲芯片的效率遠高于CPU,因為GPU是為游戲圖形設計的,所以它們可以并行執(zhí)行大量計算。
從那以后,英偉達的工程師們花了數(shù)年時間修改GPU架構,使其適應AI的應用,并構建了必要的軟件來利用這些能力。
“當AI來襲時……英特爾恰好在那個時候沒有合適的處理器。”日本投資銀行大和證券的分析師盧·米斯喬西亞(Lou Miscioscia)表示。
收購也不行
自2010年以來,英特爾曾至少四次嘗試生產一款可行的AI芯片,包括收購兩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和至少兩次自主重大研發(fā)努力。據(jù)三名直接了解該公司內部活動的人士透露,在這個迅速擴張、利潤豐厚的市場上,英特爾的這些努力沒能對英偉達或AMD造成沖擊。
英特爾的整個數(shù)據(jù)中心業(yè)務括該公司的AI芯片和許多其他芯片設計,預計今年將創(chuàng)造138.9億美元的銷售額。相比之下,分析師預計英偉達將創(chuàng)造1059億美元的數(shù)據(jù)中心收入。
2016年,英特爾時任CEO布萊恩·科再奇(Brian Krzanich)決定以4.08億美元收購Nervana Systems,試圖通過收購打入AI業(yè)務。據(jù)兩名前英特爾高管透露,Nervana的技術吸引了英特爾高管,該技術類似于谷歌制造的張量處理單元(TPU)芯片。
TPU是專門為構建或訓練大型生成式AI模型而設計的,它剝離了傳統(tǒng)GPU對視頻游戲有用的功能,專注于優(yōu)化AI計算。
Nervana的處理器取得了一些成功,獲得了包括Meta在內的客戶使用,但這不足以阻止英特爾改變策略,放棄這個項目。
2019年,英特爾以20億美元收購了第二家芯片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Habana Labs,然后在2020年關閉了Nervana的項目。
截止發(fā)稿,科再奇尚未就此置評。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(fā)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
海報生成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