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No.S015-2]
首屆進口博覽會開幕后,和跨境電商相關的玩家們再度興奮起來。
不那么湊巧的是,洋碼頭剛剛宣布投入1億元采購額,以強化其供應鏈貨源優(yōu)勢,昔日的對手網易考拉就給出了200億人民幣的商品采購協(xié)議。巨大的數(shù)字差背后,無疑折射了不同跨境電商平臺的生存現(xiàn)狀。
被稱為“跨境電商元年”的2014年,各方人馬還站在同一起跑線上,可當?shù)诙t利期降臨的時候,留給跨境電商的卻是加劇的馬太效應。
兩個對立面某種意義上說,網易考拉和洋碼頭站在了兩個對立面。
2009年成立、2011年上線的洋碼頭,可以說是國內跨境進口電商的早期玩家之一,也秉承了早期電商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特色,即C2C模式。洋碼頭是國內第一家做掃貨APP的,一端是國內的消費者,一端是海外的買手,創(chuàng)業(yè)者只需要搭臺唱戲,進入的時間點越早越容易搶占山頭,洋碼頭的代表性也在于此。
2015年網易考拉上線時,國內大大小小的跨境電商平臺已經多達5000家,行業(yè)已經有了混戰(zhàn)的跡象,好在網易考拉選擇了大多數(shù)創(chuàng)業(yè)者不敢嘗試的自營模式,資金、團隊、貨源、倉儲物流、運營等少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不行,典型的自己搭臺唱戲的模式,本身就是一場燒錢鋪市場的豪賭。
不同的選擇,自然有著不同的結果,區(qū)別就在于商品供應鏈。
C2C模式依靠買手在線下賣場、Outlets、百貨公司等掃貨,SKU似乎不是什么大問題,缺陷在于對買手的管理成本過高,導致假貨事件時有發(fā)生,加上無法控制的物流時效,用戶體驗勢必會大打折扣。諸如網易考拉等自營平臺,向全球品牌方和商超集團直接采購,然后在海外倉或者國內的保稅倉發(fā)貨,目前國內70%以上的城市已經實現(xiàn)了“次日達”,對正品的保障和可信度上無疑更有說服力。
結果就是,洋碼頭鼓足勇氣用1億元采購額強化供應鏈“優(yōu)勢”時,網易考拉與110余家全球優(yōu)質品牌商,簽訂了近200億人民幣的巨額訂單,無論是采購規(guī)模還是采購金額上,都位居各大電商平臺前列。
透過網易考拉的巨額采購細節(jié),母嬰、美妝、保健品等品類占了不小的比重,與網易考拉爆款策略不無關系。高等級供應鏈帶來了兩大利好,一個是可信貨源的正品保障,滿足了用戶的基本需求;另一個是大批量采購的成本優(yōu)勢,滿足了用戶的期望需求。加上網易考拉一整套選品、運營、種草的成熟方法論,高等級供應鏈和爆款策略被發(fā)揮到極致,進而在新興潛力市場迅速形成規(guī)模效應,比如在歐洲市場的拓展中,網易考拉在跨境電商中明顯走在最前列,也是C2C模式所無法比擬的。
按照網易考拉CEO張蕾的說法,“200億人民幣的采購金額,僅僅是網易考拉近幾年高速發(fā)展的一個體現(xiàn)。自2017年以來,網易考拉就在歐洲、日本和美國等地的招商活動中宣布了大量的采購計劃,如果拓展到全球范圍來看,未來數(shù)年中,網易考拉的全球直采金額將達到200億美元以上”。
一道分水嶺網易考拉的這場豪賭,或許可以在丁磊身上找到答案。
在網易電商業(yè)務剛剛起步時,外界質疑最多的就是“網易能做好電商嗎?”丁磊當年的回答是:“電商的核心是‘商’不是‘電’。‘商’的基因非常重要,幫助用戶找到適合的產品就是‘商’的基因。”
事實卻也如此,倘若僅僅從模式上去對比跨境電商,C2C模式可能是最優(yōu)選擇,既滿足了去中間化的要求,也迎合了降低成本的商業(yè)理想,但用戶才是這場競爭的裁判。在易觀數(shù)據(jù)發(fā)布的《新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18》中,2012-2017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.8%下降至12.6%,儲蓄在減少,而消費力在持續(xù)上升。而新消費最直接的特征就是:追求品質、注重效率、確保正品的購物體驗。
映射到電商市場上,傳統(tǒng)的賣貨思維已經過時,服務思維開始大行其道。畢竟傳統(tǒng)消費解決的是“從無到有”,而新消費要解決的是“從有到好”。
深諳此道的網易考拉也進行了兩個層面的布局:在用戶側,與國際物流巨頭深度合作,并不斷擴大保稅區(qū)倉儲面積,為消費者提供更優(yōu)秀的體驗;在商品側,除了大批量直接采購外,還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保障,減輕全球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時的風險和擔憂。
由此似乎不難解釋網易考拉在進博會上巨額采購的信心所在,供應鏈等級不僅讓不同的跨境電商平臺站在了對立面,也是電商平臺的一道分水嶺。
如同丁磊在進博會演講時提到的觀點:“網易不想做中介,我們也不想做房東,帶你進門,按時收你的房租,其它的一律不管。 我們希望做你的合伙人,帶你了解中國,發(fā)現(xiàn)中國,幫你分擔最難的工作。你唯一要做的,就是生產出好的商品。”深耕供應鏈三年多的時間后,網易考拉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姿態(tài)。
這一觀點不只適用于網易考拉的跨境電商業(yè)務,在其他業(yè)務中也有著類似的邏輯。2017年9月,網易考拉推出全球工廠店業(yè)務,也預示著供應鏈的進一步延伸,向上滲透到工廠端,協(xié)助工廠經營自有品牌,進行產品、品牌、營銷、銷售的組合創(chuàng)新。
時至今日,已經沒有人再來質疑網易的電商基因。盡管是電商領域里的“后來者”,網易考拉卻牢牢抓住了供應鏈的命脈,借助高等級供應鏈將洋碼頭等曾經的競爭者遠遠拋在身后,憑借供應鏈上的經驗和優(yōu)勢完成了綜合電商的轉型,又將供應鏈進一步向工廠端擴張,開拓了全球工廠店的新模式……
至少在200億美金的采購額面前,網易考拉已經不能和以往的跨境電商平臺同日而語,現(xiàn)有規(guī)模和發(fā)展速度可能要被重新評估。
寫在最后在進博會的開幕式上,官方宣布了進一步降低關稅、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、削減進口環(huán)節(jié)制度性成本的消息,未來15年中國商品和服務進口額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,對跨境電商而言無異于第二波紅利窗口期。
網易的哲學是,不追風口,但一定要順勢而為,抓 準時機。網易考拉在進博會上的巨額采購,大抵就是提前搶跑的積極信號。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(fā)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
海報生成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