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智能相對論
作者 | 葉遠風
松弛感,是這屆奧運會開幕式給很多人留下的直觀感受。
而讓用戶觀看奧運的過程也獲得松弛感,同樣是各路APP在奧運季努力的方向。
從各種大型賽事報道來看,一般來說,APP們往往致力于整合信息、形成專題頁面,方便用戶一站式瀏覽,從容選擇、查看。
但“智能相對論”觀察到,一些嘗試推動用戶體驗的改變也在發(fā)生。
例如,在百度APP,除了奧運主題頁面這種“整合”,在進到特定資訊頁面后,不管是長篇圖文信息,還是各種長度的短視頻內容,用戶如果不想“費勁”自己去整理、匯總信息,只需要用兩個手指頭在屏幕上“捏一下”,APP就會快速輸出該條信息的核心、關鍵信息點,一體呈現(xiàn)。
于是,用戶在APP獲得觀看奧運信息的“松弛感”,又多了一種方式。
這種方式,一方面可以說來自于百度APP全新推出的AI功能“捏一下”,是企業(yè)技術和產品創(chuàng)新的結果。但深入來看,百度的自我革新,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內容賽道乃至移動互聯(lián)網在面對用戶需求時所進行的一些進化,這種進化,甚至直接給百度這類所謂“掉隊”企業(yè)帶來新的機會。
內容賽道的AI應用,正在順應用戶越來越“著急”的時代需求
以奧運為關注對象,“智能相對論”實測了百度APP“捏一下”,嘗試從中發(fā)現(xiàn)內容賽道的一些變化邏輯。
在奧運會舉辦的同時,與別的平臺只是提供一個引導點擊的專題鏈接不同,在百度APP首頁只要“捏一下”,即可獲取包括獎牌榜、賽事熱點在內的賽事智能總結,快速獲取一手信息:
到了具體的資訊頁面,對于權威網站的專題報道,“捏一下”能快速給出核心要點,幫助用戶掌握重點信息:
如果關注中國軍團的備戰(zhàn)信息,不用太細致地看,“捏一下”能夠幫助用戶整理好:
不少用戶會關注奧運好玩、趣味事件,“捏一下”也能幫用戶總結出精華,甚至哪里“好玩”:
……
在這些實測中,“捏一下”的過程存在一個共性,即幫助用戶“即刻獲取”信息,提升效率、進一步降低查找整理的困難程度。這種額外“松弛感”的背后,事實上是移動互聯(lián)網大時代一直以來的一個重要主題——如何滿足用戶“越來越著急”的信息效率要求。
從PC互聯(lián)網到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信息大爆炸的一個后果,是用戶的“耐心”越來越有限,每個人都想著快、更快、還可以再快點。
一部電影,五分鐘看完還不會錯過最精彩的部分,甚至創(chuàng)作者還能提供獨特的解讀,比用戶自己看還要領悟深刻。
一場球賽,三分鐘就能把開局、精彩進球、關鍵轉折等談清楚,相比較90分鐘,用戶并不會錯過太多有用信息,但節(jié)約了大量時間。
這里不去討論用戶的這種需求是否恰當,是否看“原版”要更合理,至少在客觀的用戶需求面前,讓用戶有的選,應當是APP平臺們努力的方向。
這些正是“捏一下”產生的大背景,不止于此,這個功能還進一步實現(xiàn)了內容創(chuàng)造的突破,也即不再依賴創(chuàng)作者幫助用戶去精煉內容、滿足“著急”的需求,而直接通過AI實現(xiàn)。
換言之,幾乎所有場景內容都能通過這個方式實現(xiàn)“精加工”,而不用再等待內容平臺的創(chuàng)作者去做出來。
這一點,在奧運會這種信息爆炸的話題下體現(xiàn)得尤為明顯,僅依靠AI能力,用戶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,更簡單高效地獲取信息,而不再需要人工“再創(chuàng)作”——讓用戶信息獲取效率提高這件事,也變得更加有效率。
只不過,客觀地說,在這個進化中,剛剛推出的“捏一下”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。例如,如果一個圖文內容中插入一個長的包含大量文字信息的圖片,目前“捏一下”似乎不會去識別圖片上的文字信息并進行總結,這使得內容精煉可能不夠全面,后續(xù)還需要百度方面進行優(yōu)化,畢竟這方面的AI能力百度并不缺乏。
總的看來,這不只是百度的突破,更是整個內容賽道在滿足用戶需求上的突破,只不過,它的出現(xiàn)源自百度的發(fā)展歷程,是一種必然。
讓技術服務人,推動殺手級功能二十年后再現(xiàn)?
直觀來看,“捏一下”,在具體的體驗、交互方式上,顛覆了百度搜索過去的內容呈現(xiàn)形式。但是,如果回顧百度一直以來面向用戶提供的價值的方式,可以認為百度本質上又并沒有改變。
大約20年前,百度創(chuàng)造了一個通用開放平臺,阿拉丁。
簡單說,這個阿拉丁以共贏的方式,讓百度搜索得以鏈接到包括站長們手中資源在內的海量信息。
在互聯(lián)網剛剛興起時,這種做法,讓用戶一個搜索框即可便捷搜到幾乎所有數(shù)字世界中有的信息。
這種搜索帶來的便捷是不言而喻的,在搜索框外,用戶是一個單純的需求提出者,通過點擊搜索框來獲得想要的信息,而不必在費勁去各種冗長的網址中尋找信息。
也由此,阿拉丁直接開始了一個百度盛世,推動百度快速崛起,成為互聯(lián)網巨頭之一。
而后,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信息內容封閉邏輯下,阿拉丁能夠為用戶提供的便捷內容信息越來越有限,百度一度陷入“掉隊”的廣泛質疑中。
無論對百度還是對業(yè)界、用戶,這么多年過去,再也沒有一款產品、一個功能,能夠產生如此令人驚艷的價值。
百度需要再次為自己正名。
“捏一下”就出現(xiàn)在這樣的大背景下。
從上文看出,如果放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發(fā)展的宏觀視角下,“捏一下”滿足了用戶越來越“著急”的內容需求;但回到百度這個企業(yè)自身的發(fā)展來看,“捏一下”實際上是百度AI具象化、把AI能力貼近場景的過程,沿襲了多年前那個阿拉丁背后百度想要呈現(xiàn)的用戶價值——始終把用戶放在主導位置上,遵從“用戶發(fā)出指令,產品利用各種技術、資源去完成指令”的內容邏輯。
在這個邏輯中,技術姿態(tài)是放低的,是真正服務于用戶的。
阿拉丁背后,是百度彼時領先時代的搜索技術,大大簡化用戶查找全網龐雜信息的過程,用戶是技術的主動利用者、受益者;
“捏一下”背后,則是百度當下同樣處于行業(yè)領導位置的AI技術,用戶的捏壓就是向AI下達指令、提出需求,復雜的過程都由AI技術完成,用戶是AI的“主動利用者”,而非其他超級APP中仍然是數(shù)據(jù)供養(yǎng)者、信息繭房的對象。
人利用AI技術,而不是被利用,只有遵從這個邏輯,才能出現(xiàn)極致的、驚喜的、殺手級的用戶體驗,也才能讓百度APP做出與其他超級APP的差別。
而這種差別,正在重新改變行業(yè)格局,具體到百度身上,是百度終于不再掉隊,甚至在實現(xiàn)再度趕超。
對用戶習慣的創(chuàng)新,正在帶來內容賽道無限可能
用戶習慣不改變,一個賽道往往格局固化難有新的變化,也難出現(xiàn)大批量的創(chuàng)新。
百度的困境,一定程度上源于當下的內容賽道上用戶習慣基本上穩(wěn)固,難以推進新的習慣形成從而創(chuàng)造增量價值空間。
但讓技術服務于人的“捏一下”,在體驗上的嘗試,正在產生不一樣的結果。
用戶對奧運會的火熱關注讓“捏一下”所帶來的體驗有了集中化的呈現(xiàn),而試想一下,在未來更多場景中,當“捏一下”被越來越多百度用戶使用,這種頗具親和力的操作方式,很容易形成新的用戶操作習慣。
假以時日,“百度一下”,或許將變成“捏一下”。
從這個意義上看,“捏一下”或許正在成為百度新的、顛覆用戶習慣的殺手級功能。
李彥宏曾表示,大模型時代要卷應用而不是卷模型。“捏一下”是卷應用的典型代表,是百度嘗試在大模型應用層面表達自身的創(chuàng)新力與領先力。在它的背后,百度正在試圖用“卷應用”帶來的新的用戶習慣顛覆過去的自己。
也唯有如此,才能徹底擺脫掉隊的陰影。
畢竟,即便是百度搞出來國內頂級的大模型應用文心一言,也常常被業(yè)界認為是跟隨、被動應戰(zhàn),而“捏一下”的出現(xiàn),改變用戶習慣、改變百度與用戶交互的方式,甚至在整個行業(yè)角度實現(xiàn)用戶習慣的一次新的引領——“智能相對論”了解到,一些用戶在百度APP上用了一段時間捏一下后,甚至在其他APP上也想捏一下。
所以,可以看到,在這場大模型浪潮中,百度是第一個敢在自家主力APP,也是國民級應用上“動刀”的公司,百度必須這么做,也敢于這么做,它需要盡可能將這種置用戶于主導地位、能夠真正改變移動互聯(lián)網內容賽道規(guī)則的功能,最大程度推出去、推上臺面,從而再次去引領一個時代。
“捏一下”的上線,看似用戶輕輕捏動手指的小功能,背后卻是百度積攢的AI巨大能量,是百度的野心。
再一次攜殺手級功能登場,這次的百度,是真的行了。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(fā)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
海報生成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