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一世紀以來,國民生活水平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而國內的手機市場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。在功能機向著智能機轉型的過程中,手機行業(yè)有不少品牌倒下了,而華為、小米、OPPO、vivo等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頭部企業(yè)。但說到國內市場上存活最久手機品牌,金立才是當之無愧的老玩家,在市場變革中屹立不倒,直到今天還位于國內手機市場品牌前十名中。但從2017年末到2018年初,金立手機爆發(fā)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,當前更是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。
據(jù)悉金立品牌成立于2002年,已經(jīng)迎來了手機市場的第16個年頭。雖然現(xiàn)階段金立只屬于手機市場的二線品牌,但在2003年作用功能機時代末期,金立也曾經(jīng)歷過最輝煌的時期,成為市場上商務手機品牌的代表。在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過程中,絕大部分老牌手機企業(yè)都被市場淘汰,金立卻是其中少有的幸存手機品牌。
那么,最為市場上最長久的手機品牌,金立為什么會在2018年爆發(fā)危機呢?
實際上金立手機業(yè)務的最高峰還是功能機時代,但在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的階段,金立未能及時把握住市場潮流,從此轉型不堅決的金立就開始走下坡路。此后金立在手機品牌中存在感不高,當然雖比不上華為、小米等頭部手機品牌,但在二線品牌中立足并不存在生存危機。
而金立開始爆發(fā)危機是從2016年的轉型開始,金立選擇借鑒OV手機的成功思路,啟用明星代言吸引年輕消費群體。在2017年間,金立推出M和S兩個系列產品,M系列即金立一直注重的商務手機,而S系列則是瞄準年輕時尚市場,尤其S系列產品進行重點推廣。但最終金立雙系列并行的策略并未取得成功,2017年金立手機的銷量大幅降低,而年末重點推出的全面屏手機也不溫不火,投入過大而收益遠低于預期使得金立資金鏈斷裂陷入危機。
可以肯定的是,金立陷入危機最直接的原因是資金鏈斷裂,導致金立資金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金立在廣告營銷中投入過大,有消息稱金立2016和2017年間在廣告投入上的花費高達60億元,另外外部投資也占用大量企業(yè)資金;其次,金立廣告營銷由于代言人丑聞受挫,2017年上半年金立推出的新款手機線下銷量尚可,但隨后代言人爆發(fā)丑聞也影響到手機的銷售;最后,金立的曲面屏手機在市場遇冷,年末本來是手機市場的淡季,金立卻在2017年11月推出8款全面屏手機,但重點產品并未獲得認可。
今年年初,金立被媒體曝出拖欠供應商欠款,同時金立還拖欠多家銀行款項,據(jù)統(tǒng)計金立欠款總額已經(jīng)達到百億。而由于之前樂視崩盤的前車之鑒,供應商對于欠款的反應較大,金立CEO超過40%的股權被法院凍結。而在金立負面新聞爆發(fā)的時候,金立一直在采取措施積極自救,希望通過開源節(jié)流的方式度過危機。一方面從外部尋找合作者和投資者,另一方面金立的工廠和總部先后進行裁員,但這兩項工作實際上進行的并不順利。在金立遲遲未能找到外部資金的注入的情況下,而員工擔心補償不能如約發(fā)放主動離職的積極性不高。截止目前,金立的危機顯然并未度過去,而金立未來如何現(xiàn)階段來看還是未知數(shù)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金立會在2018年爆發(fā)存亡危機,根本上來分析是內部原因和外部環(huán)境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其一,金立在品牌定位不明確,金立相當長的時間里致力于商務手機,但在2017年卻將營銷重點放在拓展年輕消費群體上,金立的商務手機性能比不上華為,而在年輕消費群體中號召力又不如OV;
其二,金立在廣告營銷不成功,雖然據(jù)稱金立在營銷上投入高達60億,但金立選用的代言人并不能有效帶動手機銷量,而金立在綜藝廣告植入同樣不少,但冠名的綜藝節(jié)目也未能提高品牌知名度;
其三,金立手機轉型時機不當,2017年雖然國內手機品牌將全面屏看做新賣點,但大部分品牌都選擇進行市場探索,而金立在手機銷售淡季一口氣推出多款全面屏手機,轉型時冒進而忽視市場需求;
其四,2017年整體國內手機市場遇冷,數(shù)據(jù)顯示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7%,但第一陣營的華為、蘋果、小米和OV占據(jù)市場份額卻有所提升,市場上二線手機品牌生存空間被壓縮。
實際上,由于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經(jīng)開始走下坡路,同時智能手機行業(yè)的集中度還不斷提高,二線手機品牌中面臨倒閉風險的并不只有金立一個。當行業(yè)資源越來越多向頭部企業(yè)靠攏,市場上的二線品牌都逐漸邊緣化,以金立為代表的手機品牌都有可能倒下,金立的危機其實也給其他二線品牌上了一課。
微信名:廠督
微信ID:ichangdu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(fā)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
海報生成中...